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日期:2008-05-04来源:   浏览量:

    新华网北京5月3日电


    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5月3日)


    胡锦涛


    老师们、同学们:


    很高兴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来到学校。座谈会前,我们参观了校史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到图书馆、生命科学学院重点实验室看望了部分师生和科研人员,还到学生宿舍看望了一些中外同学。所见所闻,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刚才,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作了发言,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一个多世纪来,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北京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重要活动曾在这里举行。北京大学是一所享誉中外的高等学府,长期以来聚集了一大批学术名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大学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积极探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和科研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建设和管理展现出新的蓬勃活力。我们高兴地看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在北京大学生生不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在北京大学代代相传。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牢牢把握自己命运、不断开辟美好前景,说到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党的十七大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些都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大学一定要肩负起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国外经验,发挥自身优势,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谱写北京大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借此机会,我给老师和同学们提四点希望。


    第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北京大学师生满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赤诚,与全国人民一起投身民族振兴的伟业,形成了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今天,大力弘扬这一光荣传统,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要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对改革开放30年伟大进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要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矢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当前,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第二,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既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希望老师们切实负起传道授业的光荣职责,注重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要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大学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重要阵地。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力量雄厚,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创造更多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要着力强化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前沿,突出研究重点,加强协同攻关,不断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努力推出更多国内外领先、能够填补空白的原创性成果,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要重视提高应用研究水平,坚持以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环境,切实把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要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及时了解国外最新学术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学术成果的国际化水平。


    第四,要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校风反映一个学校的整体形象,一流大学应该有一流校风。北京大学作为我国著名高等学府,既要在教学科研方面走在前列,又要在校风建设方面起表率作用。希望老师们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带头营造良好学术风气。希望同学们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热心公益,为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共同努力。


    北京大学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相信,在党和政府重视关怀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北京大学各项工作一定能够迈出新步伐、创造新辉煌。


    北大师生热议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燕园


    新华网北京5月3日电(记者 李江涛)5月3日,北京城迎来一场及时的春雨。雨中的北京大学,草木葱茏,生机勃勃。

    在全校师生迎接110周年校庆的喜庆氛围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燕园,来到师生中间。大家奔走相告,备受鼓舞:“总书记考察北大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深切关怀。我们要发扬北大的爱国主义传统,珍惜、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

    “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以实际行动爱国”

    从1898年创立时的国力贫弱,历经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再到80年代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至今,一百多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北大精神的重要核心。

    “今天,北大学生、中国青年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经济学院本科生张硕说:“明天就是五四青年节,同时也是北大110周年校庆、‘五四运动’爆发89周年和共青团成立86周年,总书记选择这个时候来北大,体现出他对北大青年、对中国当代青年的亲切关怀,反映出他对青年的深深冀望。‘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当代青年学生纪念‘五四’就是要理性爱国、成才报国,从小事做起,积极学习知识,努力掌握本领,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书记的讲话引起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杨哲昊的深思。他说:“爱国,在任何历史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不单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做好自己的事情,履行好自己当下的责任,就是具体的爱国行动。”

    杨哲昊表示:“我要扎实学习理论,提高学术和人文修养,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出贡献打下基础。我们期盼已久的北京奥运会很快就要到来,为办好奥运会尽一份力,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

    北大工学院博士生王启宁今天向胡锦涛总书记汇报了他参与的机器人科研项目。回忆起与总书记的座谈,王启宁深有感触地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希望我们肩负起历史责任,珍惜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正像他希望的那样,我们应不断深化对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我们一定牢记他的嘱托,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踏实搞好科研,多出科研成果,认真工作学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我们感到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心”

    “总书记来到北大考察,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心。”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后,北大工学院院长陈十一教授对于学院和北大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高瞻远瞩,为北大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是对全国高校师生的鞭策和鼓励。”

    受到鼓舞的陈教授显得很兴奋:“我们的学院建立和发展就得益于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现在我们的发展势头很不错,能源、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科研前景都非常看好。我们将继续努力,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去做,使学校的基础科学研究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教育学院硕士生曹郁谈起教育来更多了一份感情:“我们既是教育的参与者,又是改革者。亲身经历使我们相信,今天这个日子将因总书记的考察而载入北大的历史,成为北大发展的里程碑。北大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滕飞已在北大学习生活了8年时间,从他的感受可以看出这几年北大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一幢幢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学校的师资水平、科研能力等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北大师生的感受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8%。到2007年,这一数字提高到23%,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从108万增加到近600万人,在校生总数突破1800万,高等教育经费总量增加了近5倍,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一批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师资队伍加强,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大家都为他的亲民情怀而深深感动”

    孟菲是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硕士生,她的父亲、北大中文系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孟二冬长期坚持治学、教书育人,因病于2006年4月去世。孟老师病重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托人去家里看望,并高度评价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孟老师逝世后,总书记又给孟菲回信,勉励她好好学习。

    今天在座谈会上见到总书记,让孟菲很激动:“他握着我的手,问我和妈妈的近况,还鼓励我以我父亲为榜样,刻苦学习。”

    “我很激动,但不紧张,因为见到总书记格外亲切,他特别平易近人。我有许多话想跟他说,只可惜时间太短了。”孟菲说:“总书记对我的鼓励和期望将成为我学习和成长永远的动力。”

    72岁的陈堃銶女士满头白发,她是被誉为“当代毕昇”、激光照排技术发明人王选的夫人。总书记今天与她的会面、交谈让她十分感动:“他先后三次拉着我的手,问寒问暖,还说,‘王选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他的事迹让我感动。’王选病重期间,总书记几次批示有关部门要精心治疗,还去医院亲切看望王选。这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知识分子的深切关怀。”

    与总书记接触的普通学生也感慨万千。哲学系学生丁栋激动地回忆他在图书馆与总书记的握手:“总书记的手厚实有力,让人感觉真诚温暖。坐在里面座位的同学正发愁自己与总书记距离太远,没想到他探着身子主动向大家伸出了手。楼上的同学们无法跟总书记握手,总书记看到他们之后,特意站立起来,深情地注视着他们,并挥手致意。大家都为他的亲民情怀而深深感动。”

    “胡总书记冒雨来到北大看望我们,与大家握手、问候,非常和蔼可亲。他还指导我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应该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说起见到总书记的一幕幕情景,社会学系学生李勰感触良多:“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勤奋学习、打好基础,积极投身实践,为将来建设国家做好准备。”

    胡总书记考察北大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一轮“热浪”。3日中午前后,“北大未名”BBS(电子公告栏)“三角地”版在线人数超过1200人,创下这一版面成立9年以来的最高记录。短短几个小时内,发帖数超过500个,跟帖数超过2000个。很多人不断地发帖实况反映总书记的考察过程,还有很多帖子为未能见到总书记感到惋惜,为见到总书记感到兴奋,为与总书记握手感到激动,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感到触动。其中一个帖子的题目代表了同学们朴素而真实的心声:“我喊了句‘总书记好’!”